員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生沉默了。
他們都在等著陸時能說出什麼標新立異的觀點。
陸時說:“剛才有人提到了文明延續的問題,一般來說,文明應該具備三個要素:文字、文化、社會組織。它不等於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不等於一個血統或一個種族。”
有人指出:“陸教授,扯得有點兒遠了。”
其他人跟著點頭,
剛才不是在說英漢之爭的問題嗎?
要回答,也應該一個一個來。
陸時一臉嚴肅地說:“我是聽到了有人說‘中國文明早就已經沒有延續了’,甚至還認為,漢語強於英語是一種愚蠢的想法。所以,我才會講這些。”
他糾正道:“首先一點,我剛才只提到了韻律。我沒有說兩者在應用層面上孰優孰劣。”
接著,他又道:“其次,中國文明並未斷代。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受過一定教育的中國人,秦漢之前的文字可能比較難辨認,但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後,應該沒幾個不認識的字。”
卡文迪許問:“秦始皇是什麼時期的人?”
在場有不少人瞭解中國的歷史,
夏目漱石最精通,立即給出答案:“公元前220年左右。”
卡文迪許愣在當場,
“公元前?”
他看看身邊的教授們,心中產生一個想法:
同時期的歐洲更多使用拉丁文,可現在只接受普通教育的歐洲人能認得拉丁文嗎?
這個問題他最終沒問出來,
因為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陸時說:“所以我要回應剛才那個問題。”
他豎起一根手指,
“第一,中國的文字一脈相承。從甲骨文開始,到現在使用的漢字,能看到一條清晰的發展脈絡。換句話說,字可能有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演變的,而不是被其他文字覆蓋了。”
這點無可辯駁。
但儘管是事實,陸時說的話還是挺扎心,
尤其那句“不是被其他文字覆蓋了”,肯定會讓部分歐洲人產生意有所指的錯覺。
陸時豎起兩根指頭,
“第二,中國的文化是連續的。”
這句話說完,立即引得劍橋的學生們摩拳擦掌,
有人嗆聲道:“這不對吧?清朝可是……哼哼……”
英國人雖然不瞭解漢文化,
但是,他們瞭解清廷。
陸時說:“看來,你們也瞭解中國。”
曾幾何時,帶清也是在不當人的帶英眼裡的“列強”,
但伴隨著戰爭,清軍屢戰屢敗,最終,帶清被迫簽署各種條約,這才導致國際地位出現一落千丈的局面。
剛才提問的人點頭,
“略知一二。”
陸時接著話茬回覆對方:“確實是‘略知一二’的水平。你剛才是想說,清朝是異族的統治,對吧?那麼,我想問一下,在外族入侵的時代,漢人是否保持了自己的文化呢?”
這個問題就有點兒深入了,
沒人回答。
反倒是卡文迪許、沃德豪斯這樣的政客有些懂行。
沃德豪斯說:“這一點確實。中國很神奇,異族人即便是成為統治者,但在很多情況下,異族必須深度繫結漢人才能治理好國家。因此,異族反而要學習漢文化。”
蕭伯納問:“那不是會被同化嗎?嘶……到最後,會不會分不清自己的血脈,不知道自己從哪兒來的?”
沃德豪斯搖了搖頭,
“這點,我也不太清楚。”
蕭伯納吐槽道:“那你剛才說那麼多。”
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