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老四殺了老大,卻又被老三反殺,只好逃跑。
但他剛出城走了幾里路以後,跟隨他的騎兵們都逃散了,於是他絕望了,也就自殺了。
可憐可嘆!
一世英名的二太保李嗣昭,身後事居然如此不堪!
雖然李繼岌唯一覺得內疚的事情,是沒有能夠救回二大爺一條命!
可是,看看他幾個兒子現在做的事,心裡還是說服了自己。
二大爺,這可不能怪我啊!
十一月,後唐帝下令遷都洛陽,十二月,皇帝率領文武大臣到達洛陽。
李繼岌也跟著來了。
原後梁的領地基本臣服,李存勖又起了征戰四方的心思。
現在的,是高季興。
(注:這個高季興,原名高季昌,字貽孫,858年-929年,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人。
因為高季興在四面八方被包圍的環境中,能夠逆勢猥瑣發育,李存勖就覺得這個人有點本事。
於是,李存勖親自召見高季興。
高季興早年曾為朱溫義子朱友讓的家奴,後被朱友讓收為義子,成為朱溫的親隨牙將。
後因破鳳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鑾毅勇功臣"稱號,遷宋州刺史。
高季興隨朱溫掃蕩青州,累功升至潁州防禦使。
907年,朱溫稱帝,任命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
914年,高季興被封為渤海王。
後唐滅後梁後,高季興向後唐稱臣,並親自入朝覲見。
924年,後唐莊宗李存勖封其為南平王。
高季興在荊南,經常截留各國貢品,又為獲取賞賜而向諸國稱臣,反覆無常,被諸國稱為"高賴子"。
由於審美取向不同,這樣的無賴,居然被李存勖看做能人,還要向他諮詢軍國大事!
皇帝問高季興:“朕計劃向吳國和蜀國發起進攻,這兩國裡先打哪個呢?”
高季興早就有了獨佔荊南,伺機攻取吳國的打算,因此,他想給皇帝挖坑,讓李存勖先攻打蜀國。
因為蜀國道險,難以奪取。
於是高季興回答說:“吳國地薄民窮,就是個雞肋,奪了它也沒啥好處,不如先攻打蜀國。
蜀國的土地富饒,再加上蜀主荒淫,百姓們怨聲載道,打他肯定沒問題。
攻下蜀國以後,順流而下,再奪取吳國,這樣就易如反掌。”
皇帝說:“善!”
因為要等候皇帝的命令,高季興就留在洛陽。
對於各地藩鎮,皇帝的左右伶人宦官們,都狗仗人勢,向他們索取財物,高季興也不能例外。
但高季興卻一分不給。
老子辛辛苦苦地搶了一點錢財,憑啥給你們?
因此,很多太監和伶人都說高季興是個心懷叵測的小人,但皇帝因為高季興出了先攻打蜀國的意見,覺得高季興是一個可用的人才,就打算留下高季興。
郭崇韜卻勸阻說:“陛下剛剛取得天下,諸侯們都不過是派子弟或將佐們來朝入貢,只有高季興親自來朝,應當表揚獎勵他,以此震懾那些不親自來的諸侯。
但如果不讓他回去,就會讓臣民認為陛下要奪了他的封地,造成君臣隔閡。”
於是皇帝讓高季興回荊南去了。
結果高季興離開洛陽後日夜兼程,到了許州以後,對跟隨他的人們說:“這次行動有兩個失誤:我入朝是一個失誤,朝廷把我放了又是一個失誤。”
回到江陵,高季興又握著梁震(江陵刺史)的手說:“沒聽你的話,差點兒逃不出虎口。”
他又對將佐們說:“新朝皇上經過百戰剛得到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