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下午的陽光溫柔地灑在宮牆內外,清風裹著些許冷意,吹過清冷的甬道。 華蓋殿。 胡惟庸跪奏:“陛下,現已查明,中都造作軍士輪番營造,從不怠慢,雖有十餘軍士貧寒病弱,並無礙大局。七千五百軍士,上下一心,並無傳聞之中人心不穩,怨聲於道之事。” 朱元璋眉頭微皺,陰沉著臉,威嚴地問:“如此說來,御史周文傳報有誤?” 胡惟庸正色道:“陛下,御史只是道聽訊息,並無實據。臣聽旨差人核查,鳳陽中都的軍士、匠人、百姓,皆用心營造,該發的糧食,悉數發放,冬衣也已在籌備之中……” 朱元璋起身,走出龍案之後,看著胡惟庸,嚴肅地說:“憂人者常體人心,愛人者每惜人力。朕深知營造之苦,土木之工,繁複難為。胡卿啊,朕每進一膳,即思天下軍民之飢,每服一衣,即思天下軍民之寒!既有御史說了,雖無實證,還應多加體恤。給造作軍士,每人發米五石,冬衣一套,莫有飢寒之累。” “陛下愛軍民如子,天下幸甚!” 胡惟庸拜道。 朱元璋淡然一笑,抬手道:“你且下去吧。” “臣告退。” 胡惟庸起身,退後兩步,才轉身離去。 朱元璋側身,看向一旁的朱標:“你怎麼看?” 朱標有些拿不準:“兒臣以為胡相所言有理。御史奏報,畢竟是風聞。然中書省派去工部官員、御史臺御史同行調查,並沒有發現民怨之事,大概御史所言是子虛烏有之事。” 朱元璋凝眸:“大概?你似乎對這個結果並不太滿意。” 朱標坦然:“父皇,兒臣以為風聞而來訊息雖不可信,然也不可不信,中書省雖差官員去調查,但他們是否用心調查,深入調查,兒臣不知,故不敢全信。” 朱元璋爽朗一笑,滿意地看著朱標:“此事,中書省錯了。” 朱標有些驚訝,連忙問:“父皇如何得知?” 朱元璋收斂笑意,嘆了一口氣:“是朕打造中都城,害這些造作軍士日夜輪班,難得休息一日,若說沒有埋怨,朕如何都不信。莫要忘記,咱也是百姓,不想成天出死力。只是,為了大明,朕不能不苦一苦他們。” 朱標總算明白過來。 父皇清楚胡惟庸等人撒了謊,但又不能揭穿他們,中都營造進入最後階段,此時不能出一點岔子。之所以賜下衣米,就是因為知道背後有怨,才下的安撫手段。 朱元璋走至桌案前,拿出一份文書:“顧正臣給中書省發了一份文書,你應該知道內容吧?” 朱標上前接過,卻沒有開啟:“父皇所說,應是提前安置俘虜一事。” 朱元璋微微點頭,朝著華蓋殿門外走去,對跟上來的朱標說:“按照既定安排,這一批韃靼俘虜將會於十月十五日進入句容。可顧正臣竟請旨提前至九月二十五日,這個日期與最初的日期相當,如此大幅度提前,他當真能準備妥當?” 朱標面帶笑意:“父皇,顧先生既是請旨提前,定是能準備妥當。” 朱元璋邁過門檻,看了看並不刺眼的太陽:“既是如此,那就準了。” 遠處宮門,內侍匆匆而來。 近前稟告:“陛下,大都督府沐英攜護衛張培求見。” “張培,他不是在句容,怎又跑回金陵來了?讓他們來。” 朱元璋有些意外。 朱標也有些驚訝,按理說,句容文書昨晚上才送過來,只過了一晚,沒必要再派張培跑一趟吧。 沐英、張培至近前行禮。 朱元璋擺了擺手:“起來說吧。” 沐英嚴肅地說:“陛下,這件事還是讓張培說吧。” 朱元璋點頭許可。 張培從懷中取出一份奏摺,舉過頭頂:“陛下,句容知縣顧正臣有奏。” 朱元璋呵了一聲,頗有些不滿:“這個顧正臣,準他直奏東宮,他還放肆到直奏華蓋殿了。標兒,接下來看看是何事,緣何越過東宮直接送過來。” 朱標領命,接下奏摺,展開看了看,轉給朱元璋:“此奏摺確非兒臣可收,唯父皇可收。” “哦?” 朱元璋疑惑了下,接過奏摺看了看,終於明白過來,這文書確實不能直接送東宮,因為此事牽涉到了軍隊。 軍隊,乃是皇權利器,任何人不得覬覦,哪怕是太子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