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造成西六宮人滿為患 (第1/3頁)
楊三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寫完後,秦政伸了個懶腰。
這皇帝可真不好當,什麼事都得顧慮到。一個不小心,就要崩盤。
天色已經擦黑了,朕也該下班了。
他想著,便站起了身,信步向門外走去,沒想迎面便衝上來一個人影。
定睛一看,卻是王承恩。
“將趙雲送過去了嗎?”
“都安置好了皇上。”
“嗯,”秦政點點頭,正要走,王承恩又道:“皇上,該傳膳了。”
“好吧,傳……給朕擺到翊坤宮去吧。”
“喏。”王承恩轉頭喊道:“擺駕翊坤宮。”
秦政行到門口,便有一乘小轎抬了過來,他上了鑾轎。
轎子搖搖晃晃,片刻後便到了翊坤宮,秦政下轎進入宮院內。
行了一段路,便見一群鶯鶯燕燕,穿戴著釵環錦裘,在廊簷下迎接:“臣妾見過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秦政掃視了一眼眾麗人,見有上官婉兒、趙飛燕姐妹、衛子夫,和趙、韓兩位常在。
“起身吧。今日朕便在這裡用膳了。”
說著,便向走過廊簷,向屋內去。
徑直走到前方坐榻上,坐了下來。
上官婉兒等妃嬪一一邁步進來,站在兩側,上官婉人笑道:“自陛下登基以來,還是第一次踏進翊坤宮呢。也不知今日是什麼喜日子,能讓陛下前來。”
秦政看向她溫柔的面容笑道:“哪是什麼喜日子,朕倒是頭疼的很,來這裡,是想讓你們給朕治治頭疼呢。”
“陛下這是遇到什麼事了,讓陛下如此說。”上官婉兒笑著,便走到了秦政身側,伸出了纖纖玉指,給秦政揉捏肩膀。
秦政沉吟道:“當了皇帝才知道,一個國家的興衰,跟皇帝勤不勤奮關係不大,更多的卻是下面的官員如何作為。
“正所謂天高皇帝遠,在地方上,官員的作為才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縱然朝廷如何三令五申,也未必能改變地方上的弊病。”
上官婉兒呵氣如蘭道:“正是呢。古來賢君,倒沒有多少事事親力親為的,多是有賢才忠臣輔佐,才成就了豐功偉績。
“若是事事親力親為,不但忙不過來,也未必能辦成事。天子之劍制於諸侯,皇權不下鄉,皇上選對了賢才,就能成就偉業。”
秦政點點頭:“無論何時何代,此話都是適用的。不過,皇權不下鄉卻未必是好事,朝廷的官員只能達到縣一級,再往下就是士紳地主……
“這些士紳地主幫朝廷管著百姓,他們若是迫害百姓,最終受害的卻還是朝廷。如今讓大夏國陷入進退兩難境地的,便是這些士紳地主……”
上官婉兒豐潤的臉頰上閃過一絲異色,道:“陛下,此等國事,臣妾不敢聽,也不敢議論。”
“無事。朕就是隨便跟你聊聊。在宮裡眾妃嬪中,就你最懂事務。”
上官婉兒臉上閃過一絲喜色:“謝陛下誇讚,臣妾愧不敢當。其實這後宮裡,有能之人也不少,元春妹妹就頗有悟性。
“還有甄宓妹妹,她飽讀詩書,在眾妃嬪中當是最有學問的。昭君妹妹也很明事理。只是陛下少來後宮,對她們瞭解的不多。”
秦政笑道:“你說的也確實是,朕常日待在養心殿,後宮倒少來了,尤其是甄宓,自她進宮後,就沒見了,不知她的傷好了沒。”
說到這裡,看向另一側的王承恩:“你遣人去問問,她的傷怎麼樣了。讓太醫院再去看看。”
“是,奴才這便去。”
看王承恩離去,秦政又道:“夏國百弊叢生,而最讓朕頭疼的,便是這士紳的問題。他們兼併土地,致使百姓流離失所,若要治理,必要下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