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起的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由檢笑了笑,說起來,他也是之前和徐光啟聊了之後才發現自己實在孤陋寡聞,這溫室哪裡就一定要塑膠大棚?
古時候最遠追溯到西漢就已經有溫室種植反季蔬菜的成例了,反而是塑膠大棚是由於成本低廉才普及。
而像他這種正兒八經的皇帝,想要搞個溫室最簡單不過了,西漢用的是蘊火,也就是沒有明火的升溫方式,而到了西魏,甚至誕生了地窖燃火升溫的方法進行冬季反季節蔬菜種植,唐代更是直接用“溫泉水”。
所以說,他剛開始一味追求所謂塑膠大棚,反倒是真給徐光啟起了難題,最後還是徐光啟瞭解了目的,然後從目的出發,提出了玻璃透光外加升溫的方式解決了他的痛點並且對他科普了溫室由來已久。
這也讓朱由檢十分汗顏自己的甲方行為。
而順著話題,朱由檢也開始問起番物的推廣情況。
徐光啟道:“自陛下的番物一體納糧推行,各地也逐漸嘗試種植番物,像松江府、北直隸、陝西陝北這些大旱之地,都推行的較為成功,其餘地方的百姓倒還是更願意種植稻米糧麥。”
朱由檢點點頭,那些推行政策好的地區,都不是百姓們自願去改種番物的。
要麼是改革州府像松江府,大多數的田地都是原來地主老爺,然後州府把地分給原先沒地的佃戶或者南下就食的流民要求他們種的番物。
要麼就像北地這類旱地,逢大旱,想種糧食也種不了,恰逢朝廷推廣耐旱的番物,便試著種種,再要麼,就是陝北陝西這類兩年大旱的地方,地裡莊稼早已經旱死,無糧可收,朝廷賑災連帶著發番物種子讓他們種,他們才會去試著種。
人是有舒適圈的,尤其是對於百姓賴以生存的糧食,早已經根深牢固,如果沒有長年累月的目睹番物的穩定和產量,老百姓是不會輕易涉險。
“慢慢來吧,番物的唯一好處就是耐旱,多在受災地推廣,早前朕看到了周延儒呈上來的奏疏,說是災地多有奸商哄抬糧價,百姓苦不堪言,被逼著賣地,這也是亙古難題,天災奪糧,人禍奪命,奸商兼併,如今大明人口漸重,兼併之風卻難以遏止,所以番物推廣乃重中之重,總不能老逼著朕行松江府之事。”
徐光啟肅然道:“臣謹記。”
範景文亦放下紅薯,肅然出列道:“內閣早先有陳條,乃是災地行禁物價漲跌之事追究地方官員,應正式推廣,令地方嚴查哄抬。”
“也不僅於哄抬物價,抑制災時物價的條例亙古有之,卻仍禁不絕,這樣吧,內閣將陳條改一改,凡災時各面俱到,擬出一份災時緊急條例正式頒佈,凡受災之地,地方官員勿用請示,允其迅速嚴查,重懲盡罰,以平糶賣。”
這是穩定災區的應有之理,幾位內閣重臣沒有猶豫紛紛出列遵旨。
結束了這頓涼亭君臣的燜紅薯大餐,朱由檢回到了皇極殿。
手上是兵部聯合軍機處上呈的汰裁冗兵的情況奏疏。
看著奏疏,朱由檢嘆了口氣,情況不樂觀啊。
總的來說,還是兵額太多了。
不是多,是多到恐怖的那種。
不算整個九邊,單算陝西的三邊四鎮邊軍數量就多達四十萬人,再加上諸衛所的衛兵,單是陝西省加上陝西都指揮使司的兵額數量就高達六十萬人。
這還只是一省供給之兵,如果加上其他省都指揮使司、邊鎮,明軍賬面上就已經高達百萬,就按這個數額髮錢,發個幾年餉,大明怕就自己崩潰了。
更不用說其中冒餉虛額有多恐怖,所以戶部和兵部壓根不認,也發不起這麼高的軍餉,於是便使用各種方式甚至削減軍糧餉銀,結果也很顯著,那就是導致軍紀變差、戰鬥力直接斷崖下降。
所以裁汰冗兵